| 加入桌面 | 手机版 | 无图版
中国钻机行业
电子商务服务平台
 

供应潜水钻机资料

点击图片查看原图
单 价: 面议 
起 订:  
供货总量:
发货期限: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天内发货
所在地: 河北
有效期至: 长期有效
最后更新: 2013-09-04
浏览次数: 1269
询价
公司基本资料信息
 
 
产品详细说明

本资料为动力头式正循环钻机的如实介绍,真实说明。如有不明之处请联系厂家咨询,欢迎新老客户来厂参观考察。本文为原创请勿转载,禁止复制。谢谢合作。

 

KQ系列动力头式正循环钻机的详细说明: (KQ1500钻灌两用钻机)
1.KQ系列工程钻机为动力头式回转钻机,是正循环钻机中的佼佼者,是钻孔灌注桩的理想成孔机械。亦可将数台钻机 组合成群钻用于地下连续墙和竖井防渗帏幕等工程施工。适用于淤泥、粘土、砂砾层、风化页岩等多种地层钻孔。广泛应用于工民建、交通、水利、电力、港口等工程的基础施工。
2.钻机的结构:电话 传真:0319-4989236   15131970378    13821252196
  KQ系列工程钻机是由双电机、变速箱、丝扣钻杆、钻头组成,加上配套设备,如液压步履式底盘、龙门钻架,卷扬机,配电系统、液压系统等。
  ①电机是钻机的动力部分,它为八极双15kw电机,采用名牌猛牛电机,为钻机提供强大的动力,

      ②变速箱是钻机的核心部件,它为双电机减速,采用齿轮油润滑,采用行星减速装置,行星齿轮采用高强度原料经特殊处理制成,系数为摩8 、摩10、摩12.可实现三级变速35转/分、68转/分、96转/分。能够满足适用于不同孔径,不同地质的要求,实现了一机多用,覆盖面广。

      ③钻机是在泥砂浆液环境中工作,为保证密封性能可靠,采用机械密封经特殊处理以隔断齿轮油液的外渗,防止泥砂进入机体内。

      ④ 钻杆为丝扣连接,采用直径140*8mm无缝钢管,丝扣接头采用45号钢材,锻压淬火处理,抗扭力强,黄油润滑。通过变速箱的正反转,来实现钻杆的安装、拆卸。

      ⑤钻机底盘为液压步履式,通过液压油换向阀来操作钻机的前行、后移,左右转向,可实现原地360°旋转。底盘采用25号、28号槽钢,臂架采用16号槽钢,140无缝管。

      ⑥卷扬机为2T矿用防爆卷扬机,配电箱采用德力西电气元件。
3.钻机的工作原理电话 传真:0319-4989236   15131970378    13821252196
  动力装置由双电机通过减速器将动力传至输出轴,通过钻杆带动钻头切削岩土,工作时动力装置在龙门臂架上作上下运动,动力头驱动钻杆传送至钻头回转切削,钻杆起连接传递抗扭输送泥浆的作用。可采用正循环方式用泥浆泵将水通过钻杆打入孔底,钻渣回流至泥浆坑。或采用泵吸反循环将钻渣从孔内通过钻杆排出孔外。

 

动力头式正循环钻机与传统潜水式正循环钻机的优势对比:

    1、不同孔径、不同地质的工地要采用不同的转速来施工,传统潜水式正循环钻机只有一个转速35转或45转或68转或90转,也就是说,一台钻机要配备多种减速机。动力头式正循环钻机采用3种变速,一个动力头相当于潜水钻机的3个甚至更多减速机。

    2、潜水钻机由于电机、减速机在孔底,所以需要大量的泥浆管,下井电缆,而且电机在井下泥浆中危险系数极大,容易漏电,减速机密封不好,非常容易进泥浆,一旦机体内进了泥浆,就会损坏小轴承,进而齿轮、大轴承,由于在水下,一般不易发觉,当发现时,为时已晚,一般维修一次的费用数千元不等。泥浆管,电缆需要工人的来回拉拽,人为因素的损坏,更新费用也很高。

动力头式正循环钻机,则不需要下井电缆,而且安全系数非常高。它的动力头在臂架上,采用齿轮油润滑,没有泥浆的破坏,极难损坏,即使出现点小问题,也能看到摸到,能及时处理。同样都需要钻杆,但动力头式的不需要泥浆管,水流通过钻杆打入孔底。采用8mm无缝钢管,实惠耐用。

    3、潜水钻机由于动力装置在孔底,容易打斜孔,偏孔后,下钢筋笼就恨困难。动力头式正循环钻机的动力装置在臂架上,导正性强,不会出现斜孔。

    4、动力头式正循环钻机有三个转速,不同的地层用不同的转速,成孔效率是潜水钻机的2~3倍。由于不需要泥浆管,下井电缆,至少省一个人工。它的井口平台由液压油缸控制,可自由控制平台高度,适于工人作业。

 

本资料为动力头式正循环钻机的如实介绍,真实说明。如有不明之处请联系厂家咨询,欢迎新老客户来厂参观考察。本文为原创请勿转载,禁止复制。谢谢合作。

 

本资料为动力头式正循环钻机的如实介绍,真实说明。如有不明之处请联系厂家咨询,欢迎新老客户来厂参观考察。本文为原创请勿转载,禁止复制。谢谢合作。


 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 
更多..本企业其它产品

[ 供应信息搜索 ]  [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关闭